不完美的进步

Posted by on March 28, 2018

昨天开会累计时间就超过了5小时。

工作上跟了三个团队。一篇文档的架构讨论了三个星期才有一点进展,严重的影响了工作进度。我将这个归因为自己不够积极主动:如果自己在早期能够更主动的推进这件事,可能就不会再临近截止日期时那么赶了。更重要是常常加班。在加班的情况下,还犯了一个严重错误,就是没有把这些时间报给经理。导致现在经理想找客户要更多资源,也没有数据可以拿出来说话,想给我调休或者付加班费给也没有数据。

工作之外一大事情就是主导一本书籍的翻译,这是我第一次线上主导一个项目,先期计划书我也写得很完美和详尽。却有隐隐的烦躁害怕开始,不知该如何推进。

对于写作也是一样,7天一篇时间已经十分充裕。这一篇本来打算写比特币系列之六,文章结构已经安排好,资料也已经收集好。却迟迟无法下笔开始。再看看币乎上日更的作者以及能上热门的作者,更加加剧了焦虑心理。因为脑中有一个不现实的景象:希望自己一旦写成就是优品。希望一旦发表定能有很多浏览量。

这种就是不合理预期,我只期望看到一朵花盛开的样子,却没有看到它在泥土里发芽到成长的过程。 >对于所做的事情,不论是什么,我们都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一个参照点,并且觉得,在到达那个参照点之前,总有些什么不正确的地方。《练习的心态》

这个反应在我工作及工作之外的计划“完美性”上更是如此。各种计划早就做好,而且“完美”,却总是拖延、无法将事情推进。这便是总选择“完美参照点”来对比现在,有不合理预期、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。而一旦遇到困难,我的归因方式又习惯性的内归因,认为:如果我能更(积极主动努力勤奋),事情就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。习惯内归因,一方面和个人早期经历有关,其中不乏自卑、期望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。另一方面,有自我控制欲在里面,潜意识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,故而忽视外在因素的不可控性。事实是,有的时候有的外在因素自己无法控制。正因为内归因所致,认为所有事情的“罪人”在自己,故而计划完美,害怕失败,因为一旦受挫就会罪责自己,循环往复形成了且习得性无助—一旦遇到点挫折、困难就放弃。

在任何事情上,当我们采用完美的画面来对照时,通往幸福的路就可能出现重大的曲折。曲折。这是因为,一幅画面或者一种理想状态,其实是冻结的、停滞的,并受到其本质的限制。理想状态意味着它与特定情形一样好,或者可以获得某样东西。相反,真正的理想状态是无限的、不受约束的,而且总在扩展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朵鲜花的生命,来获得高效得多、满意得多的视角。《练习的心态:如何培养》

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来看我犯了两种典型的认知扭曲:一是罪责自己;一是“我应该”句式”。所谓罪责自己:

即使某些外界消极事件你根本不需要负责,但你却认为自己是罪魁祸首。这种认知扭曲是“内疚之母”。你认为某个负面事件的罪责在于自己,尽管毫无根据也还是这样认为。即使某件事与你无关,你还是会武断地认为,事情之所以发生了,都是因为你的错,或者它证明了你的无能。你强大的责任感迫使你背负整个世界,令你不堪重负,无法动弹。你混淆了“影响他人”和“控制他人”的概念。

所谓“应该”句式 是指:

你习惯于用“我应该做这个”和“我不应该做那个”来鞭策自己,好像你需要被皮鞭抽一顿之后才能好好干活一样。“必须”和“应当”这类句式也会产生同样的抵触效果。这种句式带来的情绪后果就是内疚。当你把“应该”句式强加于他人时,你会产生愤怒、沮丧甚至仇恨的情绪。

我这几十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吗?答案是可以。但是,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有退行现象的发生,所以要做合理的预期。具体来说我的解决方法有两个:第一,和咨询师定期沟通。花钱请专业人士服务自己无疑是嘴省时的办法。第二:时刻拿出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里的十大认知扭曲来对照自己是否有这种认知扭曲,并使用书中三栏法来纠正自己的认知。

我想,这篇文章时一个很好的开端,因为再临近截止日期,我利于地铁通勤时间写下了以上文字,质量且不谈,至少完成“作业”一篇,顺便还对近期的自我觉察做了总结和梳理。

完成比完美重要

ChangeLog

  • 20180328 create 首发于anattaguo.github.io